2、开发药膳保健产品。在各市州城区、重点旅游城市和全省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民族医药产业园,大力发展药膳保健产品。推动湖南道地大宗中药材进入新资源食品目录,开发以茯苓、金银花、杜仲、灵芝、茶叶等为主要原料的药食同源保健品。
3、促进健康食品产业集聚。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实施“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加快形成特色健康食品产业集聚区。加强食品科技研发,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围绕优势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加快新产品的研发,精心打造具有湖湘特色食品的“湘”字品牌。
(十)森林康养产业
1、促进森林休闲与医疗融合。加强优质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于心身健康的活动。加快培育和建设康养林区,有针对性地营造、补植景观类和芳香(花卉)类植物,全面提升康养林疗养功能。开展森林康养科学研究,制定森林康养技术标准,培育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森林康养信息平台建设和文化传播,加强森林康养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康养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到2025年,培育500万亩高标准康养林、研发50个森林康养产品、推广20种适宜(适用)技术,培训1500名森林讲解员、森林康养师、理疗师,森林康养服务数达5000万人次。
2、建设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依托我省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创建一批丰富多样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和森林康养产业大省。建设融合现代林业、农业、中医药产业、医疗保健业、体育产业、养生养老和生态旅游休闲业等核心要素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基地与森林康养产业集群。重点加强对大中型城市周边及脱贫攻坚重点地区森林康养基地的布局与建设。抓好森林康养基地功能要素配置,加强康养基地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与运营分类指导管理。到2025年,基本建立集旅游、医疗、养生、康复、保健、教育、文化、体育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全省建设100个森林康养基地,着力建设16个国际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10个森林康养产业示范县和100个示范乡(镇)。
3、建设标准化森林康养步道。各地要根据森林面积、森林郁闭度、空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加强森林康养林道、康养林带、康养林网、康养林区建设。结合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乡村旅游区以及其他林区中的生态旅游步道、自然保护巡山道、护林防火道及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按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教育、森林游憩、森林休闲等核心功能,主线、支线、环线和连接线四类结构,线形、环形、网状三类形状,统筹规划建设标准化森林康养步道综合体系。
(十一)健康保险产业
1、鼓励医疗保险服务。鼓励以政府购买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保险经办承办服务,鼓励设立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产品和服务。
2、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多方筹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促进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发展。建立老人住房抵押等养老保险新产品,方便群众结算,合理控制保险基金结余率。鼓励发展人寿保险,提供人身、健康和特定等保险。
3、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多种形式的商业补充保险,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健康发展。
四、总体规划布局
按照我省城乡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要求,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建设健康产业集群精品工程,形成错位集聚发展态势,打造特色品牌。构建 “一核一圈三片”健康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省级健康产业核心园区、长株潭城市群健康产业圈、湘西湘南湘北三大片区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湖南健康产业园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施“一高地二顶尖三特色”战略,即建造国际一流人才集聚高地,打造全球顶尖干细胞和顶尖医疗器械产业,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和健康颐养三大国际品牌,成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长株潭三市
抓住国家实施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凭借我省西医、中医药等优质资源,发挥京广、沪昆、规划建设的长渝夏高铁与高速公路在省会交汇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湘江贯穿长株潭城市群的有利条件,发挥承接一线城市产业转移和辐射周边地区的双重作用,重点推动健康产业高端要素集聚和全产业链建设,形成一核心园区和产业圈。
建设产业核心园区。启动建设湖南健康产业园区,并作为省级核心园区,以面向市场、放眼国际、定位高端、引领未来为总揽,集聚中西医、教学科研、养老养生、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建设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学创新、中医药和服务配套等6大园。积极创建国家健康产业集群、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国家健康产业自主创新、国家老年健康养护等示范区(基地),努力打造“科技领先、产业领先”的健康智造国际品牌。
构建健康产业圈。以湖南健康产业园区为核心,依托长株潭三市现有的发展基础,以湘江新区国际医疗健康城、浏阳经开区国家生物医药园、湖南未名青羊湖国际森林康养中心、株洲医学健康城、宁乡健康养老与温泉康养旅游、长沙月亮岛水上运动休闲等为基地,形成长株潭健康产业圈,科学分工布局,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医学科研+健康养老养生+健康旅游休闲+体育健身+森林康养等健康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培育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依托宁乡灰汤温泉“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优势,发展“温泉+N”健康旅游,逐步开展运动、森林、饮食、中医、水疗和乡村等6大康养旅游新业态,积极推进中医与温泉结合,发展“冬病夏治”为重点的健康旅游产业。
(二)湘西片区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