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辟国际健康旅游线路。以国内高收入人群、在湘居住的外国人以及东南亚、东亚、欧洲等国外旅客为目标人群,鼓励优势医疗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和旅游休闲基地合作,开辟健康医疗与文化旅游线路,整体包装并对外营销,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与规范,打造独具湖南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的健康医疗旅游文化观光度假目的地。
2、培育发展多种健康旅游。依托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省级运动休闲和老年养生示范基地,加快旅游业与农、林、牧、渔、中医药、体育、养老、养生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优势互补,形成集聚效应。
3、打造健康医疗旅游文化品牌。以中青年为主要目标人群,开发适宜中短期流动客户旅游养生居住的乡村精品民宿及酒店式公寓,发展居住养生。依托中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发展药物康复、药物治疗服务。适应不同群体多样性需求,积极开发游乐、美食、生理美容、森林浴、雾浴、生态阳光、音乐等特色养生产品。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加强健康文化传播与交流,支持创作健康文化精品、举办学术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健康促进论坛等活动。
4、发展温泉健康旅游养生。加强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品质温泉康体度假疗养中心,建设特色温泉养生小镇,打造一批温泉旅游养生目的地。
(七)健康管理与信息产业
1、发展全过程健康服务。在大型医院体检中心、独立体检机构、健康管理公司及大型药品零销连锁企业中,拓展集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建立等于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以及健康咨询与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以市场为导向,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认证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机构及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的健康管理企业。
2、建设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湖南卫生与健康大数据中心,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健康信息平台,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三大基础数据库。实施全省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发展健康物联网、健康云计算、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管理等前沿健康科技产业。搭建全球通现代健康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对接国内外健康大数据,加强本地与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居民就医诊疗和健康服务信息共享,引导健康管理服务向集约管理、分散经营、贴身服务和产业联合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全球看病、全球远程医疗、全球寻药和全球保健”的目标。
3、创新健康信息服务业态。以医院和区域云平台为依托,探索发展网络医院,开展导医、预约、咨询、指导、随访和监测等在线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和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充分利用穿戴植入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等设备,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引导大中型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开展基层检查和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4、构建健康信息服务产业链。创新省“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技术,打造以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数据处理存储和数字内容服务为关键环节的健康信息产业链。以智慧医疗产业基地为重点,打造健康信息产业集群。省直部门与市州联合组织实施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攻关,突破一批瓶颈技术,抢占全国健康信息产业技术制高点。
(八)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1、创新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发展模式。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设施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的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全民体育工程、城市区域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作用,构建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公共设施与体育健身产业最佳结合。
2、发展水上山地户外运动。依托洞庭湖、资兴东江湖、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绿色长廊等水资源富集地域,建设具有健身旅游、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等不同区段主题的健身休闲带。根据不同水域特点发展漂流、垂钓、皮划艇运动,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鲜明的龙舟、独竹漂等水上运动。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入湘开发山地健身基地、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车、野外探险、露营、攀岩等户外运动健身产业。
3、开发体育健身保健器材。重点研发制造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及体能训练器材,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生产基地。重点开发休闲体育用品、网络健身系列产品、运动鞋帽、登山用具、帐篷和各种包袋等户外运动配套产品。适应老年人健身需求,开发生产老年健身用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学结合,开发具有低噪音、功能化特征、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电动按摩以及完全智能化按摩机器人等产品。
4、加强体医融合与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九)健康食品与保健品产业
1、发展保健滋补产品。在各地现代高效示范园区、茶园、蔬菜与水果种植基地发展绿色有机保健养生产品,加快形成一批整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业观光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滋补农产品基地,推动普通农家乐向连锁化、规模化、中高端化、产销一体化发展,形成特色品牌效应。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