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健康产业来势较好。我省健康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升级加快。一是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浏阳经开区生物医药园建设,曾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2015年,浏阳开区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99亿元,位居全省之首。我省医疗器械、健康食品与保健品、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管理与信息化等也呈良好发展势头,有的健康产业正在起步。二是发展较快。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十二五”期间,我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15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千亿跨越。千金药业、九芝堂、湖南科伦制药、湖南尔康制药、楚天科技等医药企业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千金药业年总产值超过25亿元。三是升级加快。“十二五”以来,我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国际注册和认证,努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九典制药、大自然药业等一批企业生产的药品获得进入美国、英国等近10个国家市场,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
(二)困难与挑战
我省发展健康产业虽有优势,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有的地方政府及部门对健康产业发展大势缺乏了解,对健康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认识模糊。各地重视发展工业、IT与文化产业,工作思路清晰,政策支持力度大,对发展健康产业相对忽视,尚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地方即使想发展健康产业,也缺乏大思路与具体措施。
2、发展水平不高。湖南健康产业基本是医药制造业,均分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点多面广,结构单一,布局散乱,规模较少,缺乏特色,自主品牌、优质产品和大品种较少,市场竞争力弱。2015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4位;医疗器械产业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5位;中药产业居全国第12位、中部第5位。我省尚无一家全国百强医药企业,大部分医药企业年总产值为上千万甚至几百万元。
3、创新能力不强。各地企业人才缺乏,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因成长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制约,企业既存在引进、留住人才难,又存在人员培训难。我省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仅占GDP的1%左右,导致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政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创新主体的互动和协同、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等不完善。
4、政策支持不力。由于我省健康产业刚刚起步,各级政府支持其发展的政策相对滞后,在市场准入、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土地供应、知识产权保护、财税、投融资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撑,尚未建立起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法规制度体系、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健康产业发展乏力。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五大融合发展。要以国际化、高端化、集聚化为引领,创建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友好、特色突出、产业关联度高的集聚区,推进健康湖南建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添彩。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在政策制定、标准建设、发展规划、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健康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健康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以创新为引领,加强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强高科技产业和健康产业融合,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提高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高端医疗、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支撑产业,做优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森林康养、健康颐养等特色产业,做精健康食品、体育健身、健康文化等普惠产业,着力打造健康智造国际品牌。
3、紧贴民生,绿色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释放新需求,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提升群众健康素质和水平。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坚定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运用绿色发展理念及技术手段发展健康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4、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紧跟国家“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发展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与引智并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健康产业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加强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中医药、养老、旅游、林业、文化和体育等行业部门资源整合,促进相关健康产业融合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优势品牌。
(三)发展目标
推动我省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研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健康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优化,打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基本建立以省级核心园区为龙头、市州为枢纽、县市为支撑的三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各市州、有条件的县(市)可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构建多层次、规模适度、各具特色、产城融合、上下协同的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产业集群、健康养老产业集群、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和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重点实施“12211”工程,即建设10个省级及以上健康产业集群和20个市级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20个医药、医疗器械和中医药龙头企业,实施100个重大项目,引进1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2020年,建设年总产值过100亿元、过1000亿元的健康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省5000亿元健康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十三五”期间,健康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到2025年,力争将健康产业打造成湖南万亿级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三、重点发展领域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