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不光是旅游行业,各类日常消费领域都有可能被互联网公司进行大数据“杀熟”。同一商品向不同消费者提供差异性价格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交易行为,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若进行违背道德的操作,就是可耻的套路和骗术。而消费者在预订时,可以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比价平台进行搜索,以此了解所预订产品的真实价格。
假免税店
案例:
据环球时报报道,2017年8月2日,日本电视台王牌新闻栏目《NEWS ZERO》制作专题报道,曝光日本大型免税店“M”欺骗中国消费者。报道中称,“M”免税店在日本拥有20间店铺,年营业额超过500亿日元。而这家免税店主做的就是中国游客的生意,一般是先由导游将纳豆的功效吹得天花乱坠,再将游客集体带去免税店购买相关保健品。然而调查发现,该免税店所销售的保健品中并不存在导游和店员吹嘘的纳豆酵素成分。
点评:近年来,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韩国均被曝出有专坑中国游客的免税店,外表看似正规,所售卖商品却大多是质次价高的假货。而作为游客,除了避免报低价购物团外,还应关注购物场所中是否有当地消费者,如果店内都是说中文的店员,也鲜有当地客人,十有八九是卖假货的免税店。
景区套票
案例:
2017年5月1日,在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上,高先生发布的一条投诉显示,他去年带着家人在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游览时,景区官方窗口销售的经典旅游交通套票190元/人,高先生表示只想买单程的小火车、地轨车、空中索道票,但景区表示只捆绑销售往返票,不出售单程票。
点评:门票通过各种名目捆绑销售是景区赚钱的一大套路,不少景区都是通过强制打包交通、演艺、小景点等内容向游客售卖套票。当游客失去了自主选择权时,这其实已经成为了景区变相涨价的一种方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各地景区更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景区服务品质上,而不是一味地靠卖套票揽钱。
机酒超售
案例:
2017年7月25日,新闻晨报登载的文章称,陈女士去年提前1个月在万豪国际集团官网上预订了2晚万怡酒店的“豪华特大房客房”,并支付了与房费同价的预订担保金。没想到入住当晚赶到酒店时,却发现因酒店客房超售无法入住。类似的超售情况还发生在机票上,网友丁丁在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上表示,他在携程购买了从里斯本飞往巴塞罗那的机票,结果在里斯本机场办理值机手续时只给了登机牌,却没有座位号,询问后的结果是航班超售,要等旅客都上完再看有没有位子,而最终这位网友也没能顺利登上这趟航班。而携程在平台上的投诉回复中也表示,确实存在超售情况,会给予客人补偿。
点评:机票和酒店的超售行为现在仿佛成了行业的惯例,游客不论是通过OTA还是航空公司或酒店官网购买,都有可能“踩雷”。而对于超售现象,虽然游客事后可维权要求补偿,但比较保险的做法还是在临出发前多向航空公司或酒店确认,以免耽误行程。
(责编:田虎、刘佳)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